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“大脑放空”有重要意义!脑科学研究揭示:放下手机发呆≠浪费时间

过去,人们普遍认为“发呆=浪费时间”。但有研究显示,人类的大脑一天中竟有30%至50%的时间用于“思绪漫游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大脑远比想象中更常处于“放空漂浮”的状态。令人意外的是,这种“漫游时间”可能对大脑功能有积极影响。


过去,人们普遍认为“发呆=浪费时间”。但有研究显示,人类的大脑一天中竟有30%至50%的时间用于“思绪漫游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大脑远比想象中更常处于“放空漂浮”的状态。令人意外的是,这种“漫游时间”可能对大脑功能有积极影响。

“大脑放空”有重要意义!脑科学研究揭示:放下手机发呆≠浪费时间

▲相关研究示意图

美国研究机构珍利亚研究园区的团队进行了一项实验,让小鼠在环境中自由探索。尽管没有给予任何奖励或训练,其大脑中掌管视觉的区域却发生了变化。神经科学家马里乌斯·帕基塔里乌博士表示:“即便只是单纯地走来走去,大脑也在从环境中学习,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。”正因为这种“无意识学习”,自由活动的小鼠在之后面对新任务时,能更快地适应。

科学家在人类身上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效果。匈牙利罗兰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实验中,27名20多岁的年轻人需要根据屏幕上亮起的箭头方向,按下对应的键盘按键。这项任务看似简单,但其中隐藏着研究人员预设的、不易察觉的“概率模式”。其结果令人惊讶:该研究的主要作者、心理学研究员彼得·西蒙博士指出,那些在任务中报告自己走神或发呆的参与者,掌握和适应这些隐藏模式的速度“明显更快”。

这背后是什么机制在起作用?通过高密度脑电图(EEG)监测,研究团队发现,当参与者“思绪漫游”时,他们的大脑“产生了更多在睡眠期间占主导地位的慢波”。

研究人员将这种状态称为“清醒的休息”,即大脑在清醒时进入了一种类似浅层睡眠的状态,从而悄悄地处理信息、整合记忆。西蒙博士强调,这并非真正的睡眠,而是“大脑暂时与外部环境的需求脱钩,以从事由内部主导的认知过程”,这种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。

研究人员也提醒,在需要高度专注和准确反应的任务中,“发呆”依然会带来负面影响。尽管如此,相关研究最重要的启示在于,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审视“发呆”的价值。或许,我们可以采纳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想法:与其因为没有充分利用“碎片时间”而苛责自己,不如将这段无所事事的时光,看作是“给大脑清醒休息的宝贵时刻”。

有分析建议,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留出一些“发呆时间”:

·早上喝咖啡的时候

·通勤或上下学的路上

·泡澡的时候

·晚上睡前昏昏欲睡的片刻

在这些时刻,放下手机,刻意地“放空思绪”,你的大脑可能正在整理信息。或许,那些你看起来什么也没做的时间,正是让你变得更游刃有余的时刻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v0098.cn/39782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